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河南鲁山王振一:业成不忘桑梓情,捐资助学育

来源:河南建材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5-17 06:3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鲁山县鑫源铁矿磁选有限公司发挥社会正能量系列报道(二) 河南鲁山王振一:业成不忘桑梓情,捐资助学育栋梁 走进鲁山县中专技术学校,校内处处绿树成荫、书声琅琅,只见恢弘
鲁山县鑫源铁矿磁选有限公司发挥社会正能量系列报道(二)
河南鲁山王振一:业成不忘桑梓情,捐资助学育栋梁
走进鲁山县中专技术学校,校内处处绿树成荫、书声琅琅,只见恢弘大气的实训大楼里,先进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。教师们利用多媒体系统开展教学,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大幅度提升;平整宽阔的操场上,身着校服的学生正在锻炼身体,洋溢着青春活力……

从2010年建校至今,鲁山县中专技术学校,历经11年的风雨洗礼,如今已成为一所现代化的绿色校园,广大师生尽情享受着学校环境改善带来的“红利”。而该校旧貌换新颜的背后,是王振一先生无私倾情的奉献。
独立捐资,优化办学条件
王振一独资捐建的崭新的实训大厦,成为鲁山县校园里醒目的标志性建筑,它们的建成启用,为该校园环境、教学条件提档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时间倒回到2010年以前,当时的教学楼都是在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建成,不仅设计不符合现代化教学需求,也不能满足实训的要求。建设一栋具备现代教学条件的实训大楼,成为学校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师生们的共同愿望。

(王振一捐建的鲁山县中专技术学校实训大楼)
教育出身的王振一,对教育情有独钟。事业有成的他,校园的朗朗读书声,经常在他耳边萦绕。校园的一草一木都寄托着他的深情。看到这一现状后,他立即与学校领导联系,表达了独资建设教学楼的想法,并多次到学校考察,确定建设方案。在县教体局和学校的密切配合下,2010年,教学大楼动工建设,2014年大楼建成竣工。大楼高八层,总建筑面积平方米,共计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。建成后的大楼,各功能实验室配套齐全,大大满足了鲁山县中专技术学校的实训需求,改善了该校教学条件和办学环境。
情系母校,饮水思源报春晖
王振一出身贫寒,姊妹七人,排行老二。在那个物质生活还不很富裕的年代里,家庭生活十分困难。可贫寒的出生,并没有让王振一自怨自艾,而是让他更加体会到父母的艰辛,使他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懂事。在父母的教导下,王振一从小便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,他从不与弟妹们争抢东西,而是代替在生产队忙碌的父母照顾好弟妹们。想着如何帮助父母减轻负担。同时他还认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。他以顽强的毅力,坚持自学。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不知陪伴他多少个日日夜夜。他不断地从书中汲取营养,获取生命的意义。也给自己荒寒苍凉的生活带来了转机。1985年,他顺利地考上了鲁山县中等师范学院。又从中师考到上了大专,一路走来,他的精神生活收获满满。1994年下海经商,经过多年辛苦打拼,他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公司,在事业上取得了一番成就,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慈善家。
艰辛创业的经历,使王振一更加明白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。扶贫先扶智,只有发展教育事业,才能挖掉穷根子。他常常回忆起年少时在校读书、生活的艰苦岁月,母校的栽培、师长及同窗好友的帮助,同时他看到相当一部分年轻人,外出打工,因没有技术,得不到较好的收益,他常想:我不能一人吃饱,千家怨;自己富,不叫富,只有带领大家一起致富才叫富。报效社会的念头愈发强烈。最终转化为他投入真金白银,捐建鲁山县中专技术学校。让更多的上不了高中的学生,学一技之长,靠知识改变命运,靠知识脱贫致富。

(现代化多媒体实训室)
薪火传递,激励师生共奋进
鲁山县中专技术学校,现开设电子商务、学前教育、城市交通、数控模具、形象设计、计算机等六个专业。在校生1200多人,每年的就业率达100% .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,成为各行业、各领域的栋梁。 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王振一先生对教育的支持,从来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。自2009年以来,连续12年每年都向观音寺乡、四棵树乡捐光彩助学善款8—10万元,累计90余万元, 2008年以来,连续13年总计资助贫困失学儿童80余名,累计资助资金80余万元。2011年荣获鲁山县“光彩助学先进模范”荣誉称号,2013年荣获平顶山市第三届“感动鹰城.十大光彩助学人物”荣誉称号。

文章来源:《河南建材》 网址: http://www.hnjc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517/1387.html



上一篇:5月19日,河南100多家景点免票、半价!有你想去
下一篇:河南商丘第一馍,2斤皮包8斤馅,一个要卖180,做

河南建材投稿 | 河南建材编辑部| 河南建材版面费 | 河南建材论文发表 | 河南建材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河南建材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